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(记者 廖翊)敦煌壁画何以保持千年色彩?沉睡海底古代沉船如何成功打捞?古代城市规划或墓葬内部构造如何被测定?14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“百工千慧——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”,将为人们揭秘答案。
近年来,在国家启动实施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之后,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。本展览共分5个单元:“全国一盘棋——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新格局”、“永恒的五行——文物保护科技的创新”、“山河知岁月——现代科技在考古领域的应用”、“德行无疆——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”、“文明的传承——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”。
本展览集中展示“十一五”期间现代科技广泛应用到我国考古与文博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。秦兵马俑彩绘跪射俑、西汉荒帷、漆木马等,一件件以传统工艺结合高科技修复成功的国宝,以历久弥新的容颜令观众赞叹;所展示的遥感技术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、潜水技术、生化技术等应用于文物遗址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,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;敦煌研究院研发的首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“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”,以及用数字摄影完成的敦煌第3窟高精度复制模型,让观众真切而强烈感受到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上的重要意义。
据悉,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,不论在考古研究、文物保护还是在博物馆展示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,若干制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点、难点和瓶颈问题得以解决。本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、首都博物馆承办,2011年1月14日结束。